地球的核心是我们星球最深的部分,其特点是压力和温度极高,它由一个液体的外核和固体的内核组成。内核的形成和增长是由于内核边界的液态铁的凝固。内核的密度低于纯铁,而且据信一些轻元素存在于内核中。
由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的何宇教授领导的联合研究小组发现,地球的内核不是普通的固体,而是由固体铁子晶格和液态轻元素组成,这也被称为超离子状态。在内核条件下,液态光元素在铁亚晶格中具有高度的扩散性。
这项研究将于今天(2022年2月9日)发表在《自然》杂志上。
超离子状态是介于固体和液体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,广泛存在于行星的内部。来自IGCAS和高压科学与技术高级研究中心(HPSTAR)的研究人员利用基于量子力学理论的高压和高温计算模拟,发现一些Fe-H、Fe-C和Fe-O合金在内核条件下转变为超离子状态。
在超离子铁合金中,轻元素变得无序,像液体一样在晶格中扩散,而铁原子保持有序,围绕其晶格振动,形成固体铁框架。超离子铁合金中C、H和O的扩散系数与液态铁中的扩散系数相同。
【来源:cnBeta.COM】